明代張居正剛剛接任內閣首輔,遠在南京的應天巡撫張佳胤接到了一宗田產訴訟案。
張佳胤是前任首輔高拱的門生,案中的「被告」,則是張居正的老師、再前一任首輔徐階的兒子。
徐階以十多年時間「戒急用忍」,終於智取奸臣嚴嵩父子,成為內閣首輔,並提拔高拱、張居正進入內閣。
之後,徐階與張居正師生二人,聯手草詔嘉靖遺詔,為蒙受冤獄的官員平反昭雪;
而高拱自恃年齡、資歷都比張居正高,卻不得參與,由此忌恨徐階,引發一輪新的攻訐。
在徐階引退後,高拱全力打壓徐家,更打算將徐階三個仗勢橫行的兒子發配邊疆,因為張居正全力斡旋,才保留住小兒子。
而這個小兒子以為父親的學生上台,高拱失勢,就可以胡作非為了,再去霸占別人的田地,被一狀告到應天府。
張佳胤本來就擔心自己是高拱的學生,會受到整肅,又接到這樣子的案子,乾脆遞出辭呈。
張居正同時收到這封辭呈和老師的信,如何能兩全其美呢?於是決定同時寫信給張佳胤和徐階,直接把問題說清楚。
給張佳胤的信,點明他的請辭是出於黨派之爭的顧慮,更說明他的提升都是自己引薦的。
給徐階的信,先承諾為徐家平反昭雪,然後直陳張佳胤的去留,將牽動整個官場的人心,希望老師能諒解他以國事為重。
就這樣,張居正以開誠布公的方法,透過張佳胤穩住了人心,也沒有辜負徐階的師恩,順利開展「萬曆新政」。(絲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