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明倉頡輸入法的朱邦復,三十七歲開始獻身中文文字檢索系統。
民國六十七年,四十二歲的他第一次接觸電腦,花一個月學習寫程式
試圖將先前發表的「形意檢字法」與電腦字形結合,結果創出倉頡輸入法。
四十三歲時,朱邦復再利用倉頡輸入法的字根觀念,完成「向量字形產生器」,又做出「中文電腦」。
但由於他無法獨力生產,遂與宏碁電腦公司合作,不久發表了全國第一台「天龍中文電腦」,
打破電腦界長久以來只能打英文,不能使用中文的迷思。
「文化是全民所有的,中文輸入法當然屬於文化,我無權要求專利,」於是,
朱邦復登報聲明放棄倉頡中文輸入法的專利,開放給各界自由使用。
此舉跌破許多專家眼鏡,人人說他放著大好機會不賺錢簡直是瘋了,而這還只是朱邦復與發財絕緣的開端。
之後,朱邦復仍醉心漢字研究。七十八年,他與深圳科技工業園合作發表「全漢字大字庫」。
這套字庫能以平均每秒鐘一千字的速度產生六億億個各種大小、字體不同的中文字形,被北京國家科學院評為「超越世界水平」。
然而,出了名後,中國標準技術開發公司想將朱邦復的字庫作為國家標準。
一套只要賣十美元,未來上億台電腦商機全都會向朱邦復靠攏。但是,他不想貪圖所有好處,一拖再拖,終於又一次與財神擦身而過。
八十年,五十五歲的朱邦復回台灣,正巧遇上微軟進軍中文軟體市場。
他說,微軟連中文系統、工作環境、應用套件全部壟斷,而且還拒不公開中文視窗介面。
朱邦復轉向協助資策會在視窗三.○ (Windows 3.0)上建立中文系統,孰料從此陷入苦戰。
資訊界朋友對他說:「老朱,你吃了豹子膽啊?我們可是要靠廣告吃飯的呀!」
隔年,微軟拉攏台灣軟體界推出視窗三.一( Windows 3.1)後,朱邦復舉起白旗,宣布退隱山林,專心研發漢字基因。
耄耋白髮,朱邦復頗有范仲淹「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」的感嘆。
在工作上,他退而不休、隱而不沒,帶著學生足跡踏過新店、台東都蘭山麓、一路往桃園楊梅遷移,
更在去年五月遠渡重洋,定居澳門,過著書院式的生活。
在新店時,朱邦復曾把中文系統賣給詮腦電腦,詮腦生產了「小袋鼠」,進帳一百多萬元。
小字庫也曾賣給芙蓉坊的朋友,得款數十萬元;還有NEC的技術轉移,前後取得四百萬元;
連最近耳熟能詳的「神寶PDA」,也出自朱邦復的「明珠中文系統」。
這一路上每當經濟狀況危急,朱邦復就整理自己的發明產品,便宜出售給不斷前來挖寶的買主,
從中文字庫、世界文字字庫、手寫輸入、文字辨識、圖像辨識到中文軟體模組、中文概念索引、中文自然語言等。
為什麼放著大好機會給別人賺錢?這些發明又值多少錢呢?
現年已六十四歲的他笑說:「一袋米可以變成大富翁、一捆柴可以造就一個王永慶,但金山銀山也可能吃光光。
我不願經營,就不想知道這些產品能變成多少錢。能不能賺錢我根本不放在心上。
我真高興我一直都沒什麼錢,為了活命,我就得一直往前走、一直發明創作下去。
如果有錢了,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幹嘛還這麼辛苦做事呢?」
所有的困頓、所有的磨難,朱邦復與他的學生從來不放在心上,像虔誠的教徒,為保存中華文化盡一分默默的心力。
他們挑別人不做、又非得一字一字編碼、做字形、校正、排序的字庫,累積一筆筆資料做資料庫,每天重複一樣的動作,數十年如一日。
一直到去年二月,香港文化傳信公司一位李先生與朱邦復相談甚歡,兩人皆有「以科技發揚文化」的偉大抱負,一拍即合。
此後朱邦復的舞台上多了一些道具,演員多了起來,背景一掃死寂,清冷的鏡頭前出現生機,佇立在冬夜的攝影機前繼續等待,
只為捕捉一絲早洩的春光。
  文化傳信公司有三十年的歷史,原屬於胡仙《星島日報》旗下的文化出版事業。
只是經營不善,每年至少虧損港幣六千萬元。朱邦復口中的李先生於八十七年十二月以一股六分錢、共港幣六千萬元買下文化傳信,
之後將虧損嚴重的報紙、印刷事業部售出,重新整頓,並以漫畫事業部為重點,延續相關的出版業務。
於是朱邦復拿出大部分的資產加入文化傳信。一開始他的個人持股一六.四七%,位居副主席一職。
他唯一的任務就是帶著團隊研發。文化傳信每年提撥港幣一億元的經費供朱邦復使用,自此,朱邦復漂泊的旅程選擇寄居澳門。
屋外,葡京酒店賭客夜夜笙歌;屋內,朱邦復與他的學生正為保存中華文化進行世紀工程。
無虞寅吃卯糧的問題,朱邦復一行人每天工作量奇大,除了床鋪就是辦公桌,連出門都嫌麻煩。
跟著朱邦復二十二年的沈紅蓮說,她沒有娛樂,最大的娛樂就是運動;
而其他人也附和說,學習永無止境,而且人生目標很清楚,凡間的事俗不可耐。
坐落在澳門的新填海區,從彼岸一路追隨朱邦復的小劉、小陳夫婦、沈紅蓮四姐弟加妹夫小封、老劉、兩位小林、
狗兒嘟嘟就是世紀工程的團隊,在他們的文化天地,有做不完的任務。
每天早上八點大家魚貫起床,在食堂裡用過早餐後就開始工作。
這群人住在一起,情同家人。朱邦復請來在澳門有十五年工作經驗的朱阿姨,
她和朱邦復沒有親戚關係,做過十幾年會計,而且還是一位鋼琴老師。
在這裡,大家都喊她大總管,大小瑣事全靠她打理。朱阿姨跟著朱邦復從頭學電腦,不到一星期就在網上遨遊,還上網替大家買西。
  澳門地價便宜,尤其幾年前商人本想把新填海區炒作成重要地段,卻不巧碰上亞洲金融風暴,堂皇的大樓只剩空蕩的回音。
朱邦復撿到便宜,租下三層樓,共五個單位、八個房間。每月的管銷、人事成本加上房租竟只花一百五十萬元。
每天的進餐時間都一樣,下午五點準時練內功,晚上時間較自由,可以自由欣賞錄影帶、DVD。
只是大家一閒下來沒事,就又習慣地回到位子上工作。
  一路走來,在澳門的生活和楊梅、台東都蘭山麓有些許不同,因為能繼續留在朱邦復身邊的人就是這十位核心大將。
朱邦復停止講授《金剛經》、《六祖壇經》,只要求大家每天要讀《古文觀止》,在研究之外要沉潛、收心、定心。
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研究天地越來越大,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說,這群人在做的事甚至超出發展電腦應用的中文軟體,
而是在做文化傳承的工作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