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綜藝界當主持一哥、一姊的稱「A咖」藝人、做配角的稱「B咖」,後來A咖、B咖演變為有頭等、次等之意。
有一個綜藝節目,就是邀集B咖藝人當主持人,他們不計形象搞笑,沒有架子,與來賓打成一片,
原本不被看好的節目,竟然收視率不錯。
雖然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被貼標籤、被分等級,但往往還是會被貼上標籤分級,
而在A級的人「好還要更好」,儘管千百不願意,但在壓力下、在自我要求上,皆全力以赴,希望晉升到A+級。
A級、A+級的人除了努力,往往還要有天分,沒有天分的,容易被歸類到B級。
B級若要晉級,就要非常非常努力,有時還會超過自己可以負荷的範圍,「辛苦又沒收穫」,最後可能變成自怨自艾。
但有些B級的人,認清自己的能力在那裡,努力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耕耘,也能散發異彩,又活得自在愜意。
像B咖藝人,他們並不是沒有才華,有人能彈能唱、懂作詞作曲,也有人會設計,
他們大多數的人都是從小弟、小妹做起,由於不擺架子、虛心求教,終於在綜藝界闖出一片天。
等級其實沒有意義,只是社會賦予的框架,人怎麼看待自己最重要,了解自己的能力與興趣,才能活得快樂自在。
如果要照著框架走,要求自己向上也沒有不好,但要「量力而為」,太嚴格要求自己,常常會有反效果。(真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