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人們往往有一個傾向,當他們不知道別人的情況(如個性、愛好、思想等)時,就常常認為別人具有與他們相同的特性。
或者說,當人們需要判斷別人時,就往往將自己的特性『投射』給別人,想像其他人的特性也和自己一樣。」
這個強有力的電網叫「投射效應」(Projection Effect)
有些人自己喜歡唱卡拉OK,也認為別人也喜歡唱卡拉OK;自己喜歡郊外活動,認為別人也喜歡郊外活動。
這種我們常視為理所當然的「投射效應」,也是我們在判斷別人、處理信息最簡便的方法。
一家經營高級童裝的公司,看好大陸一胎化的政策,到大陸投資童裝生意,
設想父母對小孩一定很捨得花錢消費,一開始發展就以高定價、高品質為訴求,結果市場銷售未如預期的好,造成嚴重的滯銷。
當資本賠光了,才了解大陸人把錢投資在教育上,而非孩子穿著上。
成長的環境背景不同,關心點也不同,消費習慣也就不同。但是我們常常透過我們的自己的喜好或過去的經驗投射給別人。
主觀的認為別人有自己有的習性和嗜好。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實際領域,我們投射的也許正好跟別人的實際領域在某一時間點上完全吻合,
但在另一個時間點上,也許會互相衝突。為了避免投射效應可能出現的缺點,我們在應用這個方法時,有幾點值得注意:
1.揣情、摩意
投射固然是一個了解別人的方法,但仍需要經過「揣摩」來印證。
因為透過「揣摩」,我們才不至被其外在的行為表現所蒙蔽或誤導,而導致我們錯誤地以自己的想法投射他人。
2.設身處地著想
人的生活目標各有不同(如生存和安全、自尊與成就感、他人的尊重和讚賞等)需求與滿足的目標也不一樣,
若能站在不同的地位、不同的職務、不同的目標、不同的個性,設身置地的思考不同的看法與想法,,將會受益更大。
3.溝通與了解
不論主管與部屬間或是公司與顧客間,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,面對面地溝通彼此的看法與想法。
以真誠溝通代替猜疑和假想,用客觀的角度代替主觀的認知,才能了解對方真正的需要。
其實只要我們能以同理心從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來思考,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,便能避免在判斷別人時,
只單方面地將自己的特性、喜好投射給別人,認為他人具有與我們相同的特性與喜好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