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門強調因果,但人們總認為太抽象、太久遠,無法耐心等待,沒有毅力行動。
事實上,因果並非那麼遙遠,那麼縹緲。
台灣「二大好人」─李家同教授、孫越叔叔,受聯合報「相對論」之邀對談,
李教授說:「當年我剛從柏克萊回台灣,就到德蘭啟智中心幫忙,那是因為一個聯合報記者,
他每一陣子就會去德蘭中心看看,也寫寫他們的需要。我看他每天寫凶殺案,很好奇他怎麼也寫關懷別人的事。
他告訴我:『凶殺案寫多了會活不下去』。所以每隔一陣子,他就要去德蘭中心恢復一下對社會的信心。」
突然眼睛為之一亮,出現熟悉的感覺,原來李教授所指「聯合報記者」就是筆者。
那時筆者在新竹跑社會新聞,每天接觸打打殺殺,感覺人生乏味,
但為了工作,也難逃避,只好利用假日到慈善機關「透透氣」,讓人情至性溫潤乾涸心田,也趁機報導他們的需要,喚起社會的關懷。
沒想到小小的心願,卻喚起李教授的愛心,利用假日、課餘到德蘭中心為院童補課,
還教作人處事的道理,讓小朋友「有禮有識」,快樂成長。
當時並非存著行善心理,而是調整身心靈,多年後無意中獲得意外情節,敬佩李教授的愛心之餘,心中也升起「無心插柳柳成蔭」的喜悅。
李教授說「如果常常想到幫助別人,是比較快樂的。」
因果難料,一滴滴小水珠也許就能匯成清清長河。(曾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