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良知」原是「知是知非」的,既為知是知非,那可能傲慢呢?可見「良知的傲慢」這說法是有弊病的。但認真說來,果真又有良知傲慢之病痛,看來,這問題果真有些麻煩,應該好好揀別清楚!

「良知」當然不會傲慢,這是就理上來說;但事上就不然了!這就好像「太陽」之為太陽那可能缺一塊呢!但太陽卻可能被雲翳遮蔽了,一時間透不出光亮來!是透不出亮光來,但不是太陽就沒有了亮光。一樣的,良知被人欲遮蔽了,透不出來,不發用,但不是良知就死了!或者說,良知與一些子權力與利益掛搭在一塊,這良知被異化了,誤以為那權力與利益就是良知。這是拿著良知之名,而其實行的卻是權力與利益之實。更為奇詭而有趣的是,正行此權力與利益之實的,卻自以為這就是良知,正因為良知就認為該嚴厲的展開批判的實踐活動,殊不知,這將造成「以理殺人」、「良知殺人」的後果。這可比起「良知的傲慢」還來得嚴重!

歷觀宋元明清以來,號稱儒家者多矣!他們口說良知天理,做為良知學,更而以為當下之所為,俱皆「良知」者多矣!就因為他們經營了一套良知學的系統,而且是隨著前輩先生的系統而以為系統;他們陷在藩籬之中,又因這藩籬而有著相當的權力與利益,就這樣而陷入了「偽良知」的迷霧之中,而不自知。他們就將這「偽良知」當成了「真良知」,開始黨同伐異起來。他們以為與之同黨的才是站在「良知」一方,其餘則是「反良知」一方,撻伐起來,那可是振振有辭,甚至「同室操戈」都還要有說「我是基於良知的」,而且我正因基於良知,所以才是這樣深愛著你的,就因為深愛著你,所以要教訓你一番,好讓你醒悟,好讓你能改過遷善!

其實,不只是夸言「良知」者會有這弊病,夸言「天理」者何嘗無弊病,清朝的戴東原對此就有著深切的反省,他說「尊者以理責卑,長者以理責幼,貴者以理責賤,雖失謂之順;卑者賤者以理爭之,雖得謂之逆,於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之所同欲,達之於上。上以理責其下,而在下之罪人不勝指數,人死於法,猶有憐之者,死於理,其誰憐之?」

這可以說是對朱子學最嚴重的控訴!但可有趣的是,若將「理」字代換以「良知」,一樣的「上以良知責其下,……人死於法,猶有憐之者,死於良知,其誰憐之?」

其實,不只是「良知、天理」有此「傲慢」遮蔽之可能,其他各大教一落在分別相,落在人間世現實權力與利益的糾葛中都有如此之可能,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事!更須要注意的是,習於字裡行間討生活的人,習於以論述為實踐的人,最容易將此論述所形成的權力當成良知,當成天理,當成一絕對的威權,就這樣而陷入了「良知的傲慢」,尤其是在資本主義化消費化影響下的學術機制,這樣所形成的權力與利益的麻煩問題,那是更容易導致「良知的傲慢」。

當然,「良知不當傲慢,良知當不傲慢,傲慢非良知也」,但可不要忘了,當我們講這話時,它可是個「講話」的活動,誰敢保證這就是「良知」的活動!古今以來,奢言良知者,有此一想,那要免出「良知的傲慢」或有些許可能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