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青青翠竹無非般若,鬱鬱黃花皆是真如。」
一花一草、一沙一石也能說法,行者若能體會無情說法,有情眾生的複雜心思,自然也能懂得。
憂鬱的人,多是太看重自我感受,對別人又過度敏感,才會難以調適。
且看山中繁花,開在無人幽谷,不因人來而嬌媚,不因人去而低垂。她依照時序,在春夏秋冬中含苞、綻放又凋謝。
一如王維詩云:「木末芙蓉花,山中發紅萼,澗戶寂無人,紛紛開且落。」寫透了花的哲理,也寫出現代人不如花的自在。
有位老法師,終日念佛,每日在鄉間來回經行,手腳輕盈,對於身邊瑣事他總是自在不拘,因此髮長蓄鬍如俗人。
村里父老對此怪異行徑,不解地問:「法師,您為何不同於一般剃髮出家人?反而髮長如俗人。」
老法師說:「我早年也是一周剃一次髮,後來一心念佛,無暇顧及外相。」
他指著眼前一片草地又說:「髮就如草,割了又長,剃了又長,倒不如就讓它隨緣生滅,
凡夫重外相威儀,一旦解脫何來外相,寒山拾得就是一例。」
俗人視髮如金,為髮消磨人生光陰,行者卻視髮如草,如萬物生滅天地間,灑脫自如。
花謝了,黛玉葬花為它傷;花落了,詩人龔自珍以「落花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」喻己遭遇;
法眼文益禪師則以一句「何須待零落,然後始知空。」道破花與人間事一同的真理。(杜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