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相知相惜
|
|
在《呂氏春秋》有一段,講孔子周遊列國,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,因兵荒馬亂,旅途困頓,三?#92;以野菜果腹,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。 文/晨晨 有一天,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,就下鍋煮飯,飯快熟時,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?#92;,抓些白飯往嘴裡塞,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,也不去責問。 飯煮好後,顏回就請孔子進食,孔子就假裝若有所思地說:「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,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,先拿來祭祖先吧!」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:「不可以的,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,不可以祭祖先了。」 孔子問:「為什麼?」顏回漲紅臉,囁囁地說:「剛才在煮飯時,不小心掉了些灰在鍋裡,一些染灰的白飯,丟了太可惜,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,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。」 孔子聽了,恍然大悟,對自己的觀察錯誤,反而懷疚,抱歉地說:「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信任,但仍然還會懷疑他,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,內心的自我判斷,有時還會錯誤,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,要了解一個人,還真是不容易啊!」 看完這則故事,不知道您有什麼感受。個人覺得我們很容易犯了一個錯誤:從一個人的表面行為去推測他的內心世界。 即使聖賢如孔子都會犯這種錯誤,更何況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呢。 猜忌、懷疑會誤陷忠良,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。因此當我們對某件事心有疑忌的時候,最好不要憑主觀的想法去對這件事下結論。凡事講求真實性,如果我們可以找到當事人,坦誠的把事情問清楚、說清楚,就不會發生像故事中所陳述的誤會別人的好意。 俗話說:「知人難,相知相惜更難。」唯有真誠、坦白,沒有猜忌、懷疑,才能結交到相知相惜的朋友。◇ |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