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名句的誕生
目貴明,耳貴聰,心貴智。以天下之目視,則無不見也;
以天下之耳聽,則無不聞也;以天下之心慮,則無不知也。
輻輳並進,則明不蔽矣。──《六韜‧大禮》
完全讀懂名句
眼睛貴在明辨事物,耳朵貴在聽覺靈敏,心思貴在思維敏捷。
(若能)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,就能無所不見;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,就能無所不聞;
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問題,就能無所不知。
情報來源豐富,像輻輳一樣向領導中心集中,(
君主)就能明察一切,而不受蒙蔽了。
兵家詮釋
本文是周文王問「主明」(國君如何明察),姜太公的回答。
《鬼谷子》書中有幾乎相同的文字,同時更具體引申:用賞貴信,用刑貴正,而信賞必罰的前提是「一定要以耳目所見聞為驗證」。
所以,人主不可不周(周全,消息靈通,思慮周密),人主若不周,群臣就會「生亂」。
而國君要做到明察,有三件工具:長目(看到千里之外)、飛耳(聽到千里之外)、樹明(明察秋毫)。
《將苑》:為將者必有腹心、耳目、爪牙。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,沉審謹密者為耳目,勇悍善敵者為爪牙。
「以天下人為耳目」只是大道理,實際上難以做到,但良將一定要用好的幕僚,建立好的情報網,訓練精銳的部隊,這是起碼的標準。
實戰印證
《三國演義》孔明「七擒七縱」蠻王孟獲的故事:
第一次趙雲、魏延以酒食款待生擒之蠻兵,探知路徑,孔明又於山谷設伏,生擒孟獲,這是耳聰目明、善用地形;
第二次用計讓孟獲誤以為董茶那(三洞元帥之一)通敵,諸酋長叛變,擒孟獲獻給孔明,這是孟讓「不明」;
第三次孔明識破孟優詐之計,加以利用,孟獲中伏被擒,這是「目明」兼「心智」。
第四次孔明棄三寨以誘孟獲至先前設定好的決戰地點,又中伏被擒,這是知地利;
第五次得孟節之助,得解瘴氣、毒泉之害,又得楊鋒父子之助,生擒孟獲,這是「得天下之助」;
第六次用「噴火巨獸」破蠻族猛獸兵團,這是情報靈通,南征前就早有準備;
第七次遇到藤甲兵,孔明親自遍觀地理,在盤蛇谷設伏,火燒藤甲兵,又擒孟獲。
孔明充分做到「耳聰、目明、心智」,換得一句「鬼神莫測」的歎服,堪稱「用兵如神」的經典之作。
名句可以這樣用
情報靈通則「知彼知己」,情報不靈通則「草木皆兵」;
情報解讀正確則「料敵如神」,情報判讀錯誤則「貽誤戎機」。
(商周出版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貴妃 的頭像
    貴妃

    metis的分享空間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