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世間上有很多「不得已」的事,例如孟子批楊墨之說,倡導儒家之學,他到處推行聖人之道,但又怕人誤會,所以說:「予豈好辯哉?予不得已也。」
歷史上,漢朝從高祖統一全國開始,為了安撫匈奴,不斷以「公主和親」來息事寧人,尤其漢明帝時膾炙人口的「王昭君和番」,更是說明大漢王朝對匈奴實行「和親政策」,實乃不得已也。
再以民國時代的蔡松坡來說,他為了瞞過袁世凱的耳目,表面上迷戀京都名妓小鳳仙,實際上是等待時機潛逃雲南,最後終於組織護國軍打倒袁世凱,再興民國。所謂「迷戀風塵女郎」,後代歷史學家都以歌頌的心情,稱其乃不得已也。
《水滸傳》裡,梁山泊聚集了一百零八條好漢,每個好漢都是被迫上了梁山。被迫就是不得已,當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,不上梁山又能怎麼辦呢?古代有些人窮得沒有辦法,賣兒賣女,甚至在戰亂的時代交換兒女充飢,都是不得已的事。
所謂「不得已」,有些事確實情有可原,但如果是為了爭權奪位而兄弟相殘,骨肉相殺,甚至逼死他人,這種「不得已」就難以令人認同了,例如:
一、唐玄宗令楊貴妃自縊,不得已也:唐天寶十四年,玄宗因寵幸楊貴妃,導致爆發安史之亂。倉惶間,玄宗攜貴妃出走,途經馬嵬驛時,忽然大軍不前,要求玄宗誅殺楊國忠,賜死楊貴妃,否則軍隊不肯保駕。這時年已七十多歲的唐玄宗,雖然百般不忍,但為了自己保命,也為了國家前途,不得已賜楊貴妃自縊,以平息眾怒。其實,唐玄宗如果早一點懂得舉用賢良、明辨是非、清心寡欲,何致於有此一幕。
二、李世民玄武門殺兄弟,不得已也:締造「貞觀之治」的李世民,為了爭奪皇位而殺兄屠弟,演出一齣人倫的悲劇,但歷史上反為李世民說話,認為他發動「玄武門之變」是不得已的事。歷朝歷代,為爭權奪位而父殺子者,如漢武帝殺太子;母殺子者,如武則天殺兒殺女,乃至兄弟相殘者,率皆有之。大家都說是不得已的,但是為了爭權奪位,這個不得已能成為理由嗎?
三、諸葛亮揮淚斬殺馬謖,不得已也:三國時的諸葛亮,接受劉備託孤,盡心輔佐阿斗,並以匡復中原、興復漢室為畢生職志,但最後不幸北伐失敗,退守漢中,其中關鍵性的一戰就是「街亭之役」。當時鎮守街亭的蜀國大將是諸葛亮所倚重的愛將馬謖,但在街亭失守後,諸葛亮礙於軍令、輿論,不得不揮淚斬馬謖,以服軍心。諸葛亮此舉,一般認為是不得已的事,但認真說來,街亭失守,這是戰略上的失敗,並非投敵,其實也可以令其戴罪立功,畢竟人才得之不易,何必一定非要殺之而說是不得已的呢?
四、漢景帝為平亂誅晁錯,不得已也:漢景帝時,御史大夫晁錯為幫助中央鞏固極權,提出〈削藩策〉,未料引起吳、楚等七國之亂,漢景帝為平息七王之變,因此不得已將晁錯腰斬於市。晁錯一生忠於國家,至死還要為漢景帝洗刷罪名,謂其乃不得已也。然而其中的是非得失,豈是一句「不得已」就能解說的嗎?
上述的歷史,用「不得已」而為殺戮脫罪,不知後世的文明認同否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貴妃 的頭像
    貴妃

    metis的分享空間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