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在綿綿冬雨中天氣乍然放晴,整個心情不由得振奮、開朗起來。忽然一驚,人畢竟還是逃不開環境的影響力啊!高中國文課讀到「岳陽樓記」中寫的:「不以物喜,不為己悲」,常常想到,要做到范仲淹如此境界,是多麼不容易啊!

「人塑造環境,然後環境塑造人,」或者講白一點,人選擇了在什麼環境生活或工作,那個環境終究會影響到人的性格與行為。因此,古往今來,各種宗教以各種戒律,或種種修鍊,無非就是希望塑造一個特定情境,然後來影響及改變一個人。出污泥而不染之所以值得稱頌,就是因為這種情況是很難得一見的!

如何超越環境的影響力,往自己的內心去尋找自足與安寧,大概是這些年給自己的功課吧。

民國七十五年在馬祖服役的經驗,是一段頗為難得的試驗場所。老實說,當年的軍中生活不管在精神與體力上的壓力是蠻大的。比如說精神上的苦悶,當年在外島服役,沒有電話(只能打電報,電報?E世代的年輕人恐怕不知道什麼是電報了),一個月只能收到一次信,一年休假回台灣一次,每天只有出操戰備及看海,唯一娛樂就是看書和看錄影帶。

對於我而言,體力上的操練是最大的難關,全副式裝跑五千公尺,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的戰備道不斷行進酘酘在軍中,我學會將自己的靈魂與意識升到自己的頭頂,然後超然且有趣地看著底下肉體正在受苦的自己,如此,痛苦似乎可以忍受,甚至從中間找到某種樂趣,所謂苦中作樂吧!

有一則很出名的鄉野軼聞或禪宗公案這麼描述,在一條熙來攘往的江流上,上位者問道:「這江上有多少艘船?」下位者腦筋急轉彎地回答:「只有二艘,一艘為名,一艘為利。」

的確,現代人終日奔波心力交瘁,為的還不是名啊利的,人真的逃不開盲目的追求和浮泛的認定嗎?但是,仔細想想,生活裡除了這些還剩下什麼呢?

有人打坐修道,或用嚴格的戒律來迎遏自己對名利物慾的念頭,這種無欲的「追求」,是不是更大的貪念呢?

若真能做到事事如同老僧入定般古井不生波,無欲無求無生無滅,如此的人生若真的是人類生存的目的,那麼我實在看不出生命的意義何在了?

這真的是大哉問了?

或許,真理只能逼進,無法獲得,有限的人類是不足以言「永遠是什麼」。

我願,學著以超然寬容地心情去看待人世間的是是非非,但另一方面,我也願意盡情的發光發熱,痛痛快快地在人世間大玩一番。

我想,人的一生大概就是這樣,在對立中求取協調,在競爭中找尋平和,在疾進中深情回首。

你痴也罷,你放也罷,你冷也罷,你熱也罷,上蒼總是讓你在不同的位置去觀賞世界。

生命是一場邀請,千萬不要錯過豐富多采的人生體驗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