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何南輝

你不一定懂交響樂,但是你一定知道貝多芬;而你也一定聽過命運交響曲,但是你不一定知道那是貝多芬在耳朵全聾之後創作出來的。

請你想像一下,耳聾的貝多芬在寂靜無聲的世界裡,怎樣創作出這樣的不朽樂音?

貝多芬一七七O年生於德國波昂,二十二歲那年抵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,幾年後,正當他在音樂之都發展順利,前途一片光明燦爛之際,他發現他有耳鳴現象,太大聲他受不了,太小聲他又聽不到。

一八O二年夏天,貝多芬經常在維也納郊外散步,但是他聽不見風聲、聽不見鳥鳴,命運給了他最無情的打擊——他的耳朵完全聽不見了。

失去了音樂家最重要的一種感官能力,是否就此向失敗和絕望投降呢?不然,外面雖然靜寂,但內心的音樂卻洶湧澎湃,貝多芬的決心是:「我將用力扼住命運的脖子。」他憑藉著一種心靈的力量,繼續他的音樂創作。

「英雄交響曲」是他第一個向命運挑戰的成果,它不僅是第一個偉大的現代交響曲,更是心靈深處的表白。之後,許多偉大的創作持續問世,貝多芬藉由音樂闡述:精神可以超越痛苦,甚至是超越死亡的。

跟貝多芬比起來,我們都是幸福的人。生命中當然少不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挑戰,讓我們學習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的挑戰精神,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吧!

貝多芬(1770~1827)

出生於萊茵河畔的德國波昂,貝多芬在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他的音樂天分,八歲就舉行了第一次公開演奏會,十二歲就能代理倪夫彈奏風琴,十四歲更成了宮廷的副風琴師。他一生的創作時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,第一個時期為一八OO年以前。在這一段時間內,他寫了他的第一、二首鋼琴協奏曲、第一號交響曲……這一時期的樂曲風格大多呈現出古典式風格。第二個時期是他不幸的開始,他的聽力開始嚴重衰退,貝多芬的作曲風格開始出現了很大的轉變,他的音樂變得越來越炙烈,作曲風格越來越大膽,於是不少貝多芬不朽的名作都是在這時候完成的,例如命運交響曲、月光奏鳴曲、皇帝協奏曲等。一八一七年以後貝多芬進入了嶄新的創作領域,也就是他一生中的第三階段。這個時期裡貝多芬的創作更富於實驗性,音樂中也含有更深的思想與哲理。從第三時期的傑作合唱交響曲、莊嚴彌撒等作品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那偉大而崇高的意境,可以說是以達音樂至高至美的境界。

★本文摘錄自報主出版的《向成功名人借經驗》一書。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社會上一般人信仰宗教,都希望求得感應。感應不是只有宗教信仰才有的特殊經驗,在平常生活裡,事物也是「有感則應」,例如穿衣能暖,吃飯能飽,這不就是感應嗎?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8 Sun 2008 07:17
  • 坦白

現代社會重視個人的隱私權,但是做人還是要講究坦白。人,不要故作神秘,說話不明說,做事也隱藏玄機、細節;過分不誠實、不坦白的人交不到朋友,因為你防人,人也防你。現代的社會重在彼此要「講清楚,說明白」,因為你先講清楚,免得以後有紛爭;你先說明白,免得別人誤解你。而講清楚、說明白,就需要有坦白的性格。例如: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個小開,因是獨生子,從小什麼事都由僕人侍候,即使是彎腰去撿地上的紙,也沒做過。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濟不景氣,許多人都盼望幸運之神能夠降臨,當幸運真的來敲門時,你可會開門迎接它?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27 Sat 2008 07:41
  • 彈性

同樣的度量衡,在這裡量一斗米,但是同樣的一斗米,到那裡一量,可能多一些,也可能少一點。一把秤,在這裡量是三公斤,到別處一秤,可能多個一兩,或少個半毫,因為即使再標準的度量衡,都有彈性。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車輪與大地        文/湯祥龍

車輪對大地說:「我為人類做了許多許多好事,你會做什麼呢?真沒用!」

大地回答說:「我是什麼也不會做的;可是,你能離開我嗎?」

車輪氣鼓鼓地說:「離開你又怎麼樣呢?」

大地認真地說:「你離開我不會發生什麼事的,只不過會使你寸步難行!」

絆腳石與墊腳石        文/湯祥龍

幾塊石頭排列整齊地攔在一條通往城裡的必經小路上,其中一塊石頭居然冒犯了一個過路行人的腳。

那行人火冒三丈:「你們這些絆腳石!」

「叭!叭!叭!」地,伸手把那幾塊石頭通通扔進了河裡。

不一會兒,下起了大雨。那個行人從城裡辦完事回經過這條小路,這裡早已成了水的世界。

那行人東張西望,也找不到原先放在路中的幾塊石頭,不由大聲喊道:「那幾塊墊腳石呢?哪個缺德鬼把它扔掉了!」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 文/何南輝

 


在瑞士阿爾卑斯山區旅遊,依著山谷地勢而建築的公路,經常會碰上暗暗的隧道。

 

不太喜歡從原本的翠綠明亮中,一下子進入陰暗幽長隧道裡的感覺。隧道有的很短,車輛一下子就通過了;有的很長,長得好似怎麼也走不完一樣。

 

當然世上不會有走不完的隧道。不管隧道是長是短,總有走出隧道重現光明的時候。

 

坐在車上無事可做,隧道內也無風景可看,我們只好無聊地玩著猜測過隧道需耗費多久時間的遊戲。

 

慢慢地,竟有人期待隧道的出現,開始覺得過陰暗的隧道也是一種樂趣。

 

人生路上免不了的險阻橫逆,其實就像是隧道一樣。如果我們失去了前進的勇氣,就此踟躕不前,那麼,黑暗灰澀必然圍在左右。

 

唯有勇敢地迎向前去,不屈不撓地踏出腳步,那麼,不管遠近,只要肯往前走,終有走出黑暗,迎向燦爛陽光的一刻。

 

★本文摘錄自報主出版的《地球散步的豐收》一書。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 文/何南輝

《飄》這部流傳世界的小說你看過了嗎?這本書的作者瑪格麗特,在二十六歲那年,決定寫一本以美國內戰為背景的小說,並稱之為「美國最偉大的小說」。

她寫這部小說的方式很特別,最先寫好的是最後一章,然後這邊寫一章,那邊寫一章。但是對於書中的細節,她卻是相當認真考究,絕不敷衍應付了事,舉例來說,為了描寫夏日驕陽下的紅色黏土道路,她一定要親自走過才下筆;為了描寫一幢焚燬的舊農舍,她也一定要找到那樣的屋子來研究。

就這樣,她一直持續著「美國最偉大的小說」的寫作計畫,壁櫥中的稿件越積越多。朋友偶爾問她:「在寫什麼?」她總是笑著回答說:「當然在寫美國最偉大的小說!」但是除了她的丈夫之外,誰也沒有看過。

九年來,她從未間斷她的偉大創作。一九三五年,麥克米倫圖書公司副董哈羅德到亞特蘭大尋找新作家,瑪格麗特的幾位好友知道她在寫一部「美國最偉大的小說」,建議哈羅德前往接洽,但是瑪格麗特卻兩度拒絕,因為她覺得還未寫完成。

直到有一晚,瑪格麗特抱著小說原稿跑到哈羅德住的旅館向他說:「我現在在樓下的會客室裡,我的小說完成了,你若是想看我的稿子,快點下來拿,要不然,我會改變主意的。」

不久後,這本書出版了,並且空前暢銷,六個月內就賣了一百萬冊。大衛‧賽爾茲涅克並根據這本小說,拍成了經典名片「亂世佳人」,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郝思嘉風潮,直至今日,仍在世界各地放映。

擁有對自己的信心與不減的熱情,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奇蹟,永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,像瑪格麗特寫「美國最偉大的小說」一樣,你也可以給自己一個偉大的夢想,然後逐步的去實現它,相信你能,你就一定就可以做到,千萬別低估自己無窮的潛力。

瑪格麗特(1900~1949)

原任職於「亞特蘭大日報」記者,一九二六年因踝關節受傷從報社離職,花了十年時間寫完《飄》,一九三六年出版。根據小說拍攝的電影於一九四O年獲奧斯卡獎。到一九四九年該書已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共銷售了八百萬冊,影片更創下了連續二十多年獲得巨額利潤的紀錄。

★本文摘錄自報主出版的《向成功名人借經驗》一書。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 文/何南輝

別人成功,好像很容易,因為我們一般只看到表面。其實在不為人知的背後,成功所付出的心力,就像鴨子划水一樣,我們只看到鴨子輕巧悠哉的在水面游啊游的,卻看不到水面下的鴨掌是怎樣努力的不停擺動。

曾任新聞局長、駐美代表、外交部長的胡志強,他的成功必須歸功於認真盡力,將事情努力做到最好。

胡志強曾經擔任總統府傳譯,因為事前的準備相當充分,他做得相當稱職成功。從下面兩件事我們可以窺見一二。

有一次李總統要接見一位美國來的鯊魚專家,胡志強找來字典,先將裡面一百多種鯊魚的名字與特性都背了下來,結果總統與鯊魚專家會面的那一天,卻完全沒有談到鯊魚。

還有一次國科會主委夏漢民帶了一批高溫超導體專家晉見李總統,胡志強將百科全書裡面高溫超導體的部份全背了下來。

會後夏漢民很驚訝的問胡志強說:「原來你對高溫超導體也這麼有研究,真是出乎我的意料。」

胡志強不好意思的回說:「其實我是這一兩天臨時背下來的。」

露夫斯基說:「在我成為天才前,曾下過苦功。」台積電張忠謀等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,從不曾懈怠,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,努力是成功的種子。

胡志強

政治大學外交系、英國牛津大學博士,並取得牛津大學研究員及院士資格。曾任亞盟副秘書長、中山大學教授、新聞局局長、外交部長,現任台中市市長。

 

本文摘自報主出版的《向成功名人借經驗》

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