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社會有愈來愈粗暴的傾向,很少人會關心別人的想法和感受,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並為所欲為。
沒有彼此尊重,受害的一定是我們自己;我們改變不了別人,至少可以從自己開始,讓自己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。
現在的社會都很強調「尊重」,我曾和許多人談過這樣的主題,大家對尊重的定義不盡相同,
我想以下面這個故事,和大家一起思考什麼是「尊重」。
有一天我到一位親戚家拜訪,他有三個孩子,一見到我就很高興的吵著要我陪他們玩遊戲。
因為他們想玩各自的遊戲,都需要一位對手,便為了我該陪誰先玩而吵了起來。
我看那個情況太過紛亂,只好由我自己訂一個遊戲規則,我說:
「你們三個之中,誰對我最尊重,我就跟誰玩?」
「叔叔!拜託嘛!請跟我玩!」最小的一個說了。
「這是撒嬌不是尊重!」我說。
「『對不起』!叔叔,『請』您跟我玩,『謝謝』您!」老二接著說。
「這雖然很有禮貌,請、謝謝、對不起都說了,我覺得還是沒有被尊重!」我說。
「叔叔!請你陪我玩好不好?」老大怯生生的接著說。
「對了!這樣說我就覺得有被尊重了。」我說。
「抗議!抗議!不陪我們玩就算了,哥哥說的內容還不是一樣!」老二、老三不服的提出異議。
「先別走好不好,讓我解釋為什麼哥哥的話是有尊重別人的意思。
因為他讓別人決定「好」或「不好」,請、謝謝、對不起,雖然有禮貌,
但在對方還沒決定前就要聽我們的,所以不夠尊重。」
我再補充說明。
老二、老三嘟著嘴,似乎很難接受這樣的結論。
「這樣好了,讓我來設計一下遊戲方式,由你們來決定好不好?」
「好!」三個人難得意見出現一致!
給年輕的朋友——許多人會認為「尊重」是放低姿態委曲求全,給對方裁量的空間,
事實上,這也是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,當別人說出拒絕的話時,我們不會感到難堪。
問別人「好不好?」不只是口頭上,而是由衷的把決定權交給對方;
我們期望對方答的是「好」,但當別人說「不好」時,我們也要欣然接受。
在目前社會上常聽到親子、師生、民意代表等等常發生言語和肢體的衝突,
追究原因,就是以自我為中心,要別人接受和配合,當別人不接受,就提高音調,甚至於大打出手,
因此發生衝突後,雙方都會受很大的傷害。
所以,尊重別人有不同於自己的看法和決定,也是對自己的尊重。
這只是個習慣,有這樣的好習慣,我們就不會給自己製造人際溝通的路障喔!
給父母的悄悄話——父母人際互動的習慣,會給孩子很大的影響。
要教養出一個具有民主風範,能尊重別人意見的孩子,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當尊重孩子,給他們裁量的空間。
任何事都非絕對的,怎樣不違反自己的需求,又能讓對方接受,這是溝通談判的能力。
妥協和委曲求全不同,妥協是雙贏,委曲求全只是一時的和平。
學習多贏的思維,我們才容易有較大的生存空間和機會;
再者,被尊重、讓自己做決定的孩子,才會為自己負責,盡最大的努力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貴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